通知公告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年报考指南
2024-05-16 12:11     (点击: )

1、学院介绍

学院现设有电气工程系、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电力信息系、电工电子系和实验中心等教学系部。现有教职工1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1人,湖南省二级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株洲市科技领军人才3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湖南省优秀研究生教学团队和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另有双聘院士2人,海外兼职教授6名。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学科为湖南省 "十二五"重点学科、学校博士点建设重点学科。学院拥有 "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光伏微电网智能控制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电气传动与再生能量存储利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电传动控制与智能装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电气工程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全国前40名、湖南省参评高校中排名第2 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C-, 2023年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为“C”。2020年以电气工程学科为主的工程学进入 ESI 全球前1%。在最新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研究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4★,B++)位列第38名,自动化专业(4★,B++)位列第44名。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5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3项;发表SCI/EI期刊高水平论文140余篇,其中11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1%, 2篇进入 ESI高被引1‰;1人进入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学院开办了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5个本科专业。建设有“电气与控制工程”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智能电气”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电气信息”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轨道交通自动化”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变流控制与智能交通”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省级教学平台。学院现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国家级精品开放共享课、“包装自动化”国家一流课程、“自动化控制原理”等7门省级一流课程、“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省级优秀研究生课程和“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省级优秀研究生教材等省级优质教学资源。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累计8项。学院创办以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现有在校本科生2462人、研究生272人。办学多年来 ,累计培养了毕业生2万余名 ,为企业、政府和教学机构等输送了大量技术管理人才。

2、专业介绍: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本专业有电气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学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学校博士点建设重点学科。拥有“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光伏微电网智能控制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电传动控制与智能装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和“电气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8个省级教学平台。

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底蕴,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较高的职业素质,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国际视野,能在电气工程及相关工程领域从事电力传动、试验分析、运行和维护、自动控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A、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A、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科学研究: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电气工程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全国前40名、湖南省参评高校中排名第2,在2016年、2022年教育部第四轮、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分别为“C-”、“C”。

服务面向:主要面向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制造、工业电气自动化等行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学生学习期间主要学习电气工程、自动化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知识,通过电工电子、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和使用现代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

就业升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23年毕业生共280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录取73人,录取率为26%2023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录取人数共56人,录取率为20%。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年都会重点开展就业市场拓展工作, 邀请就业单位来学校参加校园招聘会,并与部分重点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 经过多年积累,学院稳定的企业合作数量达到了上百家。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最长修业年限不得超过6年。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取得规定的全部学分,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自动化专业(中国高水平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湖南省十二五、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企联合培养班“汇川班”试点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依托学校鲜明的包装教育特色以及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优势,面向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产品、制药机械、工程机械等高端离散制造领域。

人才培养:培养具有解决控制类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科学、工程及人文知识,多学科交叉应用能力,以及系统化、创新性思维方法的,与现代工程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基础、集成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接口及应用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现代控制工程、电机拖动、运动控制系统。

科学研究:拥有电工电子基础课湖南省示范实验室、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电传动控制与智能装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微电网湖南省工程实践中心4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建有《包装自动化》等4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3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有“十一五”、“十二五”《EDA技术及应用》国家规划教材1部;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服务面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熟练运用经典及现代先进控制理论、先进工程开发工具的基础上,通过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综合性技术手段,提出典型自动化装置和系统的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并以工程项目的形式实施完成,从而满足工业自动化相关领域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技术服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需求。

就业升学:学生毕业后可报考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物联网、测控等专业硕士研究生,或者主要进入智能制造和工控行业就业,30%以上毕业生进入世界或全国500强企业。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最长修业年限不得超过6年。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取得规定的全部学分,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智能制造人才紧缺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本专业瞄准国家智能制造2025战略和湖南省“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具有光、 机、电、计算机一体化特色,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主要面向电气、电子信息测量、轨道交通检测与控制等相关领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学生学习期间主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传感与检测技术、工业过程自动检测与控制、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多学科基础理论与实用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和测控与仪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特别是电气、电子信息测量和轨道交通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

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底蕴,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较高的职业素质,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国际视野,能在仪器仪表、测试计量、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等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和项目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信号与系统、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测控电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光电技术、过程控制与仪表。

科学研究: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省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45项;立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项。

服务面向:主要面向电气测量、轨道交通检测与控制等相关领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学生学习期间主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传感与检测技术、工业过程自动检测与控制、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多学科基础理论与实用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和测控与仪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特别是电气测量和轨道交通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

就业升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最近一次升学率达到30%,毕业生主要进入高端制造和工业测控行业就业,28%以上毕业生进入智能制造企业。岗位类型中技术研发类和工程类占比85%左右,与专业培养目标所预期的主要服务领域和行业吻合;大部分毕业生入职比亚迪、格力等世界及中国500强公司;从业5年以上毕业生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比例约30%,中层骨干比例约50%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最长修业年限不得超过6年。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取得规定的全部学分,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紧扣新时代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需求,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围绕新环境下信息技术行业和“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充分整合优势资源,以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持续推进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以数学、物理、计算机和信息论为基础,着力培养软硬结合、学科交叉、电子工程与信息处理并重的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主要课程:核心课程覆盖电子信息处理、通信、ARM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人工智能、光电技术、物联网、单片机、EDA、信号与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

科学研究:在信号获取、处理和传输领域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近三年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教育厅项目3项。近五年发表 SCI 检索论文 16 篇,EI 论文 6 篇,出版规划教材 1 本;发明专利 50 余项。

服务面向:面向新时代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就业升学:学生毕业后可报考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计算机、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或者从事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类技术的开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毕业生主要进入电子系统设计、智能硬件和多媒体等行业就业,40%以上毕业生进入格力电器、富士康、TCL等世界及中国500强公司和知名企业。就业率近三年来均在90%以上,考研率约为15%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5)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以电网智能化为对象,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产生传统电力与现代信息相融合的智能电网技术,交叉融合电气科学,信息科学,电子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将能源开发、转换、传输、存储、配送等环节控制智能化,实现精确供能、对应供能、互助供能和互补供能,服务于智慧经济,未来智能家居等产业。

该专业是国家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之一,聚焦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数字新基建、“三高四新”等重要战略需求,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和人文底蕴,具有扎实的电气类基础知识,掌握智能电力系统通信技术、信息采集和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创新意识、组织沟通能力、跨界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电力行业、信息技术产业、高等院校及国民经济其它行业的生产、科研及相关部门从事电力产品设计、研发、管理和运维的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

毕业生主要进入电网公司、发电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等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科研设计、高等院校等相关行业就业。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731-2218327022183271

综合办:22183270

学工办:22183272

教务办:22183271

学院网址:http://eeit.hut.edu.cn/

微信公众号:HUT电气小团子

4、图片:

湖南工业大学第二届电气科技节

新型电力系统青年专家论坛

校领导带队赴广东电网推进访企拓岗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作品展

学院组织开展迎新活动

2024届毕业生赴广东电网实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