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本科目前开设: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七个专业。
1、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主要面向集成电路、功率器件以及在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等典型应用行业,培养以集成电路与功率器件设计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集成电路、功率器件与嵌入式系统、功率器件系统与设备等特定系统应用的交叉与融合,掌握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功率半导体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跟踪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在集成电路、功率器件及其应用系统与设备等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实验测试、技术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面向国家大力发展半导体器件的重大战略和巨大人才需求,聚焦学生在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设计与应用的高端能力,旨在面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及延伸领域,培养能从事集成电路、功率器件设计与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高举新工科建设的大旗,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特色人才;高举工程专业认证的大旗,扎实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高举一流专业建设的大旗,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培养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强化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的宽厚理论和技术基础,突出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材料、结构、系统设计能力,突出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形成“集成电路+功率器件”交叉融合与系统集成特色;在培养方式上,采用“项目制培养”的新型模式,突出工程、竞赛、科研相互转化,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内在动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高质量成才。本专业具有优秀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及良好的考研深造率,就业率、考研升学率连续多年位居全校前列。
本专业按电子信息大类招生,经过一年基础培养,根据意愿进行专业分流。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信息工程
本专业重点对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强化电子与电路系统、通信与车联网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突出车载电子信息系统级、模块级架构的设计和创新能力,旨在面向电子技术、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等智能交通系统关键领域,培养能胜任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岗位的高级专门人才。
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工程,重实践”的培养理念,培养过程采用“三元结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竞教结合(竞赛与教学)、研教结合(科研与教学)、工教结合(工程与教学)的“三元结合”方式,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养满意度达90%以上,专业工程能力满意度达95%以上。毕业生从业领域主要为轨道交通和电子信息等行业,就业方向以“技术/专业类路线”为主的占75%以上。本专业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同类专业前列。
本专业按电子信息大类招生,经过一年基础培养,根据意愿进行专业分流。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聚焦学生在智能动车组装备、动车牵引传动、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的高端能力,旨在面向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及延伸领域,依托株洲轨道交通“装备研制→系统开发→装机应用”全产业链优势,培养能够从事智能动车装备设计与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过程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育,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理念,形成“装备+牵引+列控”交叉融合与系统集成特色;在培养方式上,采用“工程项目制”和“科研项目制”相结合的双轨制,突出校企联合、因材施教,强化产学研创相结合,提升学生对交通装备结构设计优化、动车牵引传动、列车通信网络等领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将智能控制、智慧通信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入高铁装备的实践能力。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自动化(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南省"十二五"、"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级重点学科支撑专业,承担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控制理论与控制系统工程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具备电路与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过程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控制系统与控制装置等工程技术基础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使其成为能在运动控制、轨道交通自动化、包装自动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和科技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电气工程"湖南省重点学科、学校博士授权重点建设学科,拥有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优质办学资源。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与控制理论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具备电路与电子技术、电机电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等工程技术基础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使其成为能在电机与电力电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能源发电以及轨道交通电气控制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和科技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6、电子信息工程(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依托"电气工程"湖南省重点学科、学校博士授权重点建设学科。
本专业是以数学、物理、计算机和信息论为基础,以电子工程和通信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具有"软硬结合"、"学科交叉"特点的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通信、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学生学习期间主要学习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产品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和使用现代工具、解决较复杂工程项目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7、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专业瞄准国家智能制造2025战略和湖南省"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具有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特色,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等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主要面向电气、电子信息测量、轨道交通检测与控制等相关领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学生学习期间主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传感与检测技术、工业过程自动检测与控制、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多学科基础理论与实用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和测控与仪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特别是电气、电子信息测量和轨道交通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实验班)
本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新工科改革的前沿阵地,依托学院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学科优势、优质生源、教学师资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采取小班制授课、导师制培养,通过学科竟赛锻炼、创新创业提升、参与导师项目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兼具较强的电气工程和信息工程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电力系统通信技术、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熟悉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规律与特点、智能电网发展动态,受到卓越工程师高级训练,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接人技术、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等方面学有所长,可以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电气系统领域从事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9、信息工程(智能驾驶实验班)
旨在面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自动配送小车等装备的智能驾驶高端技术及延伸领域,培养能在该行业及相关延伸领域从事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等技术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面向国家“未来交通发展战略”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大需求,依托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深厚的技术创新优势,学院作为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湖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试点单位,致力构建“器件-系统-装备” 交通信息学科专业群,深入融合新能源汽车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以信息工程为专业基础,设立了智能驾驶实验班。实验班聚焦智能驾驶中智能信息与环境感知、导航定位与智能路径规划、智能决策与控制、智能网联车系统、智能线控系统等轨道交通、汽车智能驾驶高端技术的工程研发能力,精准培养研发、设计与应用的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