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外聘研究生导师情况一览表 |
姓名 |
王逸超 |
性别 |
男 |
出生日期 |
1988年12月 |
民族 |
汉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身份证号码 |
|
专业技术职称 |
高工 |
定职时间 |
2016年12月 |
拟任导师 类别 |
博士□ 硕士■ |
最高学历 |
博士 |
最高学位 |
博士 |
毕业学校 |
湖南大学 |
|
|
毕业时间 |
2015年10月 |
申请类型 (打√) |
学术学位 |
√ |
学科专业 |
电气工程 |
研究方向 |
新能源发电及电能质量控制 |
专业学位 |
√ |
本人所在工作单位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专业技术职务 |
|
任职时间 |
|
本人近五年( 2015 年至 2020 年)科研情况 |
汇总 |
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6 篇;出版专著(教材) 部。 |
获奖或鉴定成果 项,其中:国家级 项;部(省)级 项;市(厅)级 项。 |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 项,其中:国家级 项;部(省)级 1 项;市(厅)级 项。 |
近五年科研经费共 315 万元(其中:纵向 5 万;横向 310万。 |
代表作品或获奖 |
序号 |
获奖或鉴定项目、专著(教材)、论文名称 |
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或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时间 |
本人排名 |
1 |
Power-current coordinated control without sequence extraction under unbalanced voltage conditions |
IET Power Electronics,2020 |
1 |
2 |
The equivalent model of controller in synchronous frame to stationary frame |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2018 |
1 |
3 |
不平衡电压下并网逆变器的功率波动抑制与电流平衡协调控制方法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 |
1 |
4 |
不同容量微网逆变器的自适应虚拟阻抗运行策略 |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 |
1 |
5 |
Maximum PV access capacity planning method for rural power grid considering overload risk |
IEEE conference on Energy Internet and Energy system Integration,2019 |
1 |
6 |
大连线阻抗环境下的微网逆变器并联运行策略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 |
1 |
目前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科研 经费 |
时间 |
本人角色 |
1 |
农村薄弱配电网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友好接入与发电控制技术研究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5万 |
2019-2022 |
课题负责人 |
2 |
电网高效接纳规模化电动汽车的互动策略关键技术研究 |
湖南省电力公司重大科技项目 |
100万 |
2016-2017 |
课题参与 |
3 |
规模化电池储能接入湖南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湖南省电力公司重大科技项目 |
210万 |
2018-2019 |
课题参与 |
本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工作情况简介(专业特长、取得成就、突出应用实践) 专业特长: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013年至2015年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微网多逆变器并联及电能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承担多逆变器并联环流抑制研究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微源的典型用电负荷电能质量发射特性研究”,承担典型电力电力变流器在谐波域的等值电气模型建模工作。2016年至2017年开展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及V2G技术的研究工作,承担湖南省《十三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任务,承担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电网高效接纳规模化电动汽车的互动策略关键技术研究》中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策略的科研攻关任务,在锂电池的充放电控制方面积累了前期经验,相关研究成果《利用电动汽车移动储能的微电网经济运行优化策略》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二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银奖(排名2/9)。2018年至2019年,承担了湖南长沙60兆瓦/120兆瓦时电网侧储能一期示范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主持完成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规模化电池储能接入湖南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科技攻关工作,在储能电站规划设计、调度控制、运行维护及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前期基础。2019年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2020年作为主要成员全程参与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的申报工作。近年来,已获申请和授权与课题相关发明专利6项;发表(包括录用)相关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论文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