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我院电子信息系在河东校区活动中心二楼会场开展电子信息类专业概论课程开课宣讲活动。瑞萨电子嵌入式处理器事业部高级经理陈峰,学院副院长潘长宁教授、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李佳龙博士、电子信息类专业概论课程组教师、研究生助教以及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2025级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课程宣讲活动,电子信息系主任吴岳忠教授主持。
首先,潘长宁作为任课教师代表,强调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概论课程创新改革的重要性:一是大学教育更侧重应用能力培养,专业概论课是新生探索“如何学”的关键指引;二是基于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朝阳产业,该课程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将为新生奠定专业认知蓝图,勾勒出相关专业的学习路径与发展方向,搭建起校园知识传授与产业实践需求的沟通桥梁,助力后续学习方法的掌握与个性化规划的制定。
接着,陈峰以“嵌入式创新基础训练计划”为主题分享。他介绍了瑞萨电子在嵌入式领域的行业优势与核心产品,用行业产品实例通俗解读嵌入式技术的应用价值;同时说明该训练计划将提供企业级技术指导,结合相关赛事为新生搭建“学习-实践-竞赛”的成长路径,鼓励同学们跳出纯技术学习,注重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然后,吴岳忠全面解读专业概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本课程围绕“新工科”和工程认证教育理念,以建设“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和湖南省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基地为核心,坚定产业报国理想,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采用“行业专家系列讲座+创新思维训练大赛”方式,融入双创积分和第二课堂积分,以瑞萨电子开发板开展项目制实践,实行阶段性考核,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项目实践创新和综合素养能力,提高专业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强化工程与社会和职业规范两个能力培养。

再是,李佳龙作为我院何静名师工作室成员,以“跨界—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内容表达”为题,提出理工科学生需强化自主设计与传播意识。他结合相关案例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指出专业技术成果需通过清晰的方式表达才能更好实现价值传递,呼吁新生在大学期间主动提升“技术+表达”的综合能力。

最后,在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提出了团队分组、选题、学科竞赛、未来规划等需求,积极融入课程学习。
据悉,本次专业概论课程改革是学院合并、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优化的一次尝试,在8月份就提前布局,给新生邮寄发放了瑞萨电子开发板,并与南京邮电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一起开展0年级创新基础训练大学计划,在本学期以18位博士组成课程教师队伍,覆盖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11个班450名学生,将重点实施“引企入教”共建课堂,探索“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督促辅导、企业拓展补充”的教研创新模式,加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运用能力、AI辅助、项目实践创新、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学科竞赛奠定坚实基础。